蘋果日報【楊明峰/台北報導】

根據台北市最近一期住宅價格指數趨勢,公寓與大樓的月指數呈現死亡交叉,北市公寓更從去年3月起連6跌,從每坪近45萬元跌至42萬餘元,房市專家認為,因都更條件嚴苛,北市公寓進入緩跌期,漲幅恐怕有限。

台北市地政局去年底公布去年9月住宅價格指數,全北市住宅價格微揚,大樓、小宅價格同樣續升,不過公寓的月線、季線跌幅趨緩,與大樓呈現死亡交叉走勢。標準住宅全市公寓從去年3月平均每坪44.72萬,至去年9月跌至每坪42.65萬元;同期的大樓從每坪58.01萬變動為58.37萬元。

台灣房屋智庫經理陳炳辰分析,如今公寓產品滑落態勢嚴重,主因不脫時空環境因素。隨著都更條件趨嚴,頂加又被視為違建,有被檢舉疑慮,加上公寓物件多屋齡老舊,又無電梯,逐漸沒有抗跌空間,成為住宅產品中價格最易下修的產品。近年雖有老屋重建條例取代都更,部分老舊公寓較具備增值空間,但上修仍屬有限,如今買方仍較以電梯大樓為主,居住舒適度和未來增值性都相較為高,自然令指數上表現也佳。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認為,公寓貸款成數低,較無價格撐盤力道。換屋族若是有足夠經濟能力,大多會選擇電梯大樓。而大樓價格整體趨勢較不可逆,除非價格落差太多,非必要的話,大多購屋族群會選擇大樓。

徐佳馨舉例,如果大樓與公寓均為1200萬左右,價差若不大,購屋者大多考量屋齡、未來增值、便利性等因素而選擇大樓,若是價差幅度大,考量實際使用坪數,可能才會選擇公寓。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指出,北市2~3房的大樓產品約在1500萬,年輕首購族大多只能買老公寓,因此公寓仍有一定首購、自住族群的買盤,不過大樓因屋齡較新,多半有管委會,比起老舊公寓,居住品質較佳,成為市場主流,還會有投資買盤,比起公寓價格趨勢表現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