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陳筱惠╱台北報導】

台灣自2017年起颳起共享商機旋風,2019年有許多外資共享辦公室品牌來台插旗,今年面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反因「在家工作」興起,將共享辦公室需求推向高峰。即使新加坡商Kafnu將歇業、市場也傳出另家品牌也在找買主,但專家仍認為,台灣共享辦公室多有富爸爸撐腰、又受惠企業分散辦公室商機,表現反而更好。

短期難損益兩平

去年共享商機延燒全台,根據統計,台北辦公室增加逾1萬多坪共享辦公室,包含香港的WorkTechHIVE、紐約共享辦公室獨角獸WeWork、新加坡JustCo等也紛來台北插旗,瘋搶租大坪數商辦,一度被視為搶救閒置大樓、爛尾樓的救星。

本土企業也全台各地設立規模不一的共享辦公室,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解釋,除因許多外商、新創公司需要閃亮門牌、門面,而進駐指標商辦的共享辦公室,也有些預算及規模較彈性的企業,成為共享辦公室的龐大客群。

不過由於多數共享辦公室品牌皆屬初步營運階段,黃舒衛認為,短期間內離損益兩平狀態尚遠,若無母公司充分支援,即便成長前景十足,仍難免遭遇到暫停擴張或撙節成本的要求。相較之下,台灣本土的共享辦公室,多有富爸爸撐腰,且受惠目前企業分散辦公室的商機,「無論經營面或市場面,表現反而更好,應該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