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方炳超】
台灣老屋問題嚴重,首都圈情況更為嚴峻。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截至今年6月,共有11萬5223棟擁有使用執照的建物中,高達8成4、共9萬7427棟的屋齡在30年以上;屋齡超過50年的房屋則有3萬694棟,占比26.6%。內政部在2017年推出《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老條例),北市也為此設置危老重建工作站、推動師,但成效仍不彰。
危老條例通過後,北市成立危老重建工作站,並創設危老重建推動師制度,以利協助民眾。目前北市共有超過1.2萬名危老工作師,以及近130個危老工作站。在危老案件申請量上,北市達521件,核准217件皆在六都居首;但在建照核件數以及申報開工件數上,分別只有67件與30件,都只名列六都第3、第2。
老屋改建較都更門檻低 危老條例建物條件寬鬆
老屋改建與都更相比,危老重建除要有地主、屋主100%同意較困難外,其他如基地大小則沒有限制,審查時間相對快速,門檻相較都更而言是較低。
此外,危老條例規定,只要符合經主管機關依建築法規、災害防救法規通知限期拆除、逕予強制拆除;或評估有危險之虞應限期補強或拆除;或評估有危險之虞應限期補強或拆除;又或者屋齡30年以上,經結構安全性能評估結果之建築物耐震能力未達一定標準,且改善不具效益或未設置昇降設備的,都可以申請重建。但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北市危老申請、重建的數字仍僅有數百件。
籲政府加速推動 議員:容積獎勵逐年遞減,誘因會隨之下降
對此,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呼籲政府應該要更重視,老屋除有結構安全的問題外,因大多沒有電梯,會影響銀髮族的生活。對於危老重建案寥寥可數,她指出,這代表仍有需要克服的地方,如提升住戶整合意願、基地面積規定是否要調整等。
她也提到,現有1萬多名危老推動師,應要能積極扮演溝通的角色,畢竟危老條例容積獎勵是逐年遞減,誘因也會下降,需要中央、地方與民間合力加速重建。
推動北市第一個成功使用危老條例改建的議員陳重文則直言,這樣的案件數是「少到爆」。對於推動困難,他認為主因是「要花錢」,以一般30坪房子,在北投區要進行危老改建,1戶要出到5、600萬,這個門檻其實很多人還是過不去,一般小老百姓拿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