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游智文】
不少建案為促銷,推出買屋送裝潢方案,但經常有專家提醒這類房子最好不要碰。房產學者章定煊在臉書舉了幾個例子,包括維修孔、收納空間、板材等,讓不少人恍然大悟。
章定煊表示,裝潢有四項指標,就是中看、實用、耐用、安全。這四項指標其實經常會彼此衝突。然而在裝潢預算之下,如果是自己找的設計師,除非是業主特別的要求,會以實用為主,然後其他三項為輔。
畢竟很難用,代表日後很難住,行業的信譽就差了。然而買房送裝潢,就會以中看為主,其他三個為輔。
舉例來說,如果自用的裝潢,就會留維修孔。做維修孔不好看,又耗工,建商送的裝潢經常不留這個,整面牆光光亮亮的多好看,但過幾年隨便動個冷氣管線、處理個小漏水,就得拆牆就難過了。
自用的裝潢會設法利用每一處空間,比如柱間的空間通常會做成鞋櫃之類的收納空間;建商送的就直接做個假門就了事了。
自用的裝潢會充分的考慮收納,收納做得多,成本高且佔空間;建商裝潢經常能省則省,收納做得少,反而空間看起來寬敞明亮。建商常廣告一卡皮箱即可入住,完全正確,因為收納只夠收一卡皮箱,多了沒地方放。
耐用的部分問題更大,台灣地區高溫潮濕,廉價的板材不防潮,用沒幾年,牆跟地板就膨脹起來甚至腐爛,就得重新裝潢了。鋪木地板下方通常會再一層夾層再施作上去,那建商送的裝潢那一層看不到的夾層會是什麼?
章定煊說,買房送裝潢這件事,除了裝潢費用滾入房價,變相可以貸款以及墊高實價登錄價格外,對購屋者沒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