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吳泓勳】

面對疫情衝擊加上前進大陸投資多年,不少第一代大陸台商紛紛有退休打算,凸顯出退休資產規畫的重要性與背後商機,而近年被看重的個人與家族信託模式也成為協助台商的關鍵方式之一,更讓兩岸都注意到此點,紛紛加緊布局節奏,盤點兩岸如台灣與香港在此方面都各有優劣勢,例如在台管理方便,但香港則有稅制誘因等,同時台商個人的資產在國內或海外等因素,也都成為考量的重點。

而熟悉家族信託規畫的財務顧問表示,信託的確是不錯的資產管理方法,包含有價證券、現金等,都可以進行規畫,透過獨立公正的專業機構當受託人,避免例如被詐騙、挪用,又或有些信託就是專門設計作為安養退休目的。

台商過去為進軍大陸市場,不少人透過第三地區國家來設立投資控股公司間接投資大陸設廠,但伴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甚至全球經濟巨浪與中美關係帶動供應鏈變化下,部分年長台商萌生第二代接班或退休打算,凸顯需透過家族信託等方式,來建立資產保障、資產隔離的安穩退休需求。

陸富豪資產泊港避險

其實這股風潮前幾年也曾在大陸吹起,許多大陸富豪透過在香港等地設立離岸信託來規避財富風險,並將個人財富與企業經營風險進行防火牆隔離,避免自家公司經營不善被抵債,又或因婚姻等分割家族財富等,甚至能達到避稅安排。

舉例來說,2018年同一年內包含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達利食品董事長許世輝、周黑鴨實控人唐建芳等4人,就曾先後將資產轉入離岸家族信託,統計涉及資產規模合計多達170億美元。

過去不少台商也將香港作為大陸海外的資金調度地區,也順道有許多是透過香港當地銀行或台資在港分行進行資產規畫。如今面對部分老台商的退休打算,更吹起一股信託風潮與商機再起。

實際上,近期香港方面就已經盯上台商的相關商機。日前香港信託協會就在台灣舉辦活動,主打香港沒有外匯管制、有國際成熟的金融環境,以及香港已廢除遺產稅誘因,打算吸引台灣富豪到香港辦理家族信託業務。

比較兩岸情形,該財務顧問觀察,香港優勢的確最大就是在於稅制部分,除了沒有遺產稅之外,許多稅負也相對台灣較為偏低,同時具備一樣的華語環境方便溝通、本是台商海外資產停泊地等優勢。

在台辦信託方便管理

但該顧問也說,香港雖說有優勢存在,但認為如果台商要辦理家族信託業務的話,關鍵認知首先還是要先確認自己的資產在哪?如果本就在台灣或已匯回台灣的話,認為還是在台灣辦理信託,在規畫管理與法律關係等條件會較為單純方便,但如果資產大多在放置海外的話,則可以在海外地區辦理或採離岸信託。

也有金融業人士提及,若真要盤點國際間家族信託熱門地的話,雖說香港有稅負優勢但卻並非過去最熱門地點,反倒是金融監理更為嚴謹的新加坡,又或是信託設計更為彈性的開曼群島、BVI等地,其實更受到海外富豪青睞。加上香港如今在《港區國安法》實施之下,可能會讓部分人士把錢留在香港產生更多疑慮。

但說要留在台灣進行信託,長期來看也存有部分疑慮。伴隨這2年來大量台商回台投資,甚至提出《資金回台專法》吸引資金回流,也讓金管會近期注意到過往台灣在信託的規範盲點。

金管會研議修訂稅制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上個月就指出,2年內要建構台灣家族信託的法制與稅制環境,將與財政部與法務部研議。

具體有哪些需要釐清的部分?金管會官員舉例,像現行稅制只考慮到一代,未來家族信託如果是好幾代,是否只繳1次遺贈稅或分多次?此外,台灣《民法》繼承分為特留分、應繼分,這塊涉及到家族信託時也須跟法務部再研議,用信託來照顧後代時,是否可沿用特留分、應繼分的法規等。

台商辦理兩岸家族信託優劣比較